close

樂生一隅

「原地續住樂生院,公開審議九十趴(90%)」。
這是最近常聽到的一句口號。

我還是要再次聲明,這是一個冷感人說的冷感話,
為了避免認知失諧,而造成攻擊我的可信度,
那麼請忽略以下的敘述。

不過如果有更好的論點可以說服我,我倒是挺歡迎的。

我想這件事見可能從贊成拆遷與反對拆遷兩方觀點來作分析。

贊成拆遷的原因是:政府為了建蓋捷運新莊線,若繞道而行將多花費公帑2億多,
新莊地區可以說是亟需捷運作為代步工具,如果有去過的人就知道新莊交通不太方便,
倒不是因為缺乏交通工具,反而是因為交通工具太多常常塞車,況且離最近的火車站也有一大段距離,
雖與大台北地區只有一河之隔,但是在交通上卻幾乎獨立於大台北之外。而今工程已經布置完成,
萬一修改計畫則需大費周章,更須花費更多公帑,延遲通車對於大眾有百害而無一利。

反對的原因是(我講白話一點):漢生病友很可憐,早期受到壓迫強逼住進療養院,
如今又被逼進入新大樓,新大樓的設施有如醫院,沒有寬敞的空間可以使用,
沒有花花草草可以接觸,障礙設施設計不良,如電梯要等待許久(其實一般醫院都有這種問題)。
再者,樂生療養院有悠久歷史,應列為文化古蹟,保護其文化資產以及歷史上的文化意義,
因此更有人拿來與中正紀念堂作對比,認為中正紀念堂論年資還稱不上古蹟都能受到法律保護
但漢生療養院卻無法受到重視與保護。

首先我必須說說我認為兩方各有的問題。
首先是政府方面的問題,政府並未「公開」說明採取目前方案的主要論點為何
因此沒有辦法得到共識,有利用公權力強制弱勢搬離的嫌疑。
另外政府也沒有考慮到漢生病友的實際需求,將療養院作的像醫院,
但醫院並非「療養」的地方,而是養病的地方,住久了易產生鬱悶感,
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許多病友並不願進駐一個有如監牢般的新院所。

再來,我要談談有關於抗爭一方我認為有的問題。
抗爭的一方提出90趴方案,但首先,公帑並非只有這些人所擁有,而是全民買單,
雖說關懷弱勢是正確的事情,但也不應無限上綱認為其就該擁有一大塊土地可供生活,
而大眾交通工具所服務的對象更是遍及北部多數人口,
以多數利益為考量,並且也提供配套措施的前提下,
漢生病友不應以「懷舊」為由要求繼續「在地老化」,
殘酷一點的事實是,台北地區寸土寸金,擁有一大片土地本非一般人所能享用的夢想,
樂生院病友卻已享用多時,如今政府有措施,應理性考量公眾權益,
而非以「自己很可憐」為理由繼續享用土地。

再者,文化資產問題,我認為既然這是一個「被迫遷入」的地點,
所蘊含的意義應該「悲傷」大於其他情感,使人不得不懷疑其主張理由
似乎只是想繼續擁有其大片土地以供生活。
而我更認為,台灣根本沒有保留所謂文化資產的必要,
台灣本身就是個去脈絡化與混搭風的社會,事實上,歷史雖可緬懷,
但也不應無止盡認為一切建物都該視為古蹟保存,
台灣土地已經夠小,若建物無法替舊換新,
那麼城市風貌就會一直留在目前的雜亂無章狀態,
而無法有如歐美部分國家將城市打造成新樣貌,將生活美學化的理念。

但若是相對之前土城看守所會破壞生態,個人認為就有必要保留,
環保比人文重要,這是我的理念。

其實,說重點,我只覺得雙方必須溝通,
當然以執政者角度,沒有絕對的惡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在於樂生抗爭方,我方才的論點或許過於殘酷及沒有人性,
事實上,很少有政策是讓所有人都能夠滿意的,
因此在「多數利益」,與「少數公義」之間的權衡點其實難以掌握
哪一方太多都是不行的。

還記得去年一個很棒的例子-韓國首爾的清溪川
市長李明博將建築在河川之上的高架橋拆除,露出底下的河川並將以美化,
成為當地著名景點,也因為水流造就風速的增加而間接帶動環境優化,
一樣都是公共建設,清溪川高架橋下眾多賴以維生的經商攤販
卻能在不提供任何拆遷補償的情況下不吵不鬧(何況還是抗爭性最強的韓國人)
關鍵就在於,李明博前後親自參與幾百次的公聽會,
不斷的協商、溝通、為他們計算開工期間不能營業的損失,以及復原完成後可能帶來的高收益。
當然之後的一小部分配套措施如搬遷新商所以供營業、子女補助獎學金等都是成功關鍵。

台灣政府在於處理事件的時候,是不是能容納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呢?

我一點都不想看到抗爭,真的。
(尤其新聞的邊際化報導,看了都累)


---------------

差點忘了郭台銘事件。

我只想問:郭台銘干我屁事?他穿啥用啥徵婚還是出去玩辦尾牙干我鳥事?
新聞台是在想什麼?是要告訴我們有錢人就是能夠受到尊敬這件事嗎?
我不想看到郭台銘先生,他的一舉一動與公眾利益無關,請停止無聊的追蹤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益菌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